查看原文
其他

向大海讨生活的人

南方日报 2023-05-12


“我在家里是独生子,爸妈年纪也大了,我不能再让他们出海捕鱼,这个家得靠我来养。这份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不过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我还是很幸福的。


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眼神坚毅,这是汕头南澳岛渔民王汉楚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兴许是长年出海捕捞作业,海上的阳光和风浪已经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今年35岁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略微显老,却也掩盖不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出海当天,王汉楚起了个大早:只见他提着水桶,蹚过滩涂,爬上渔船,脚步稳健有力。

上船后,王汉楚给渔船马达加满柴油,动作利索。“突突突……”,马达声划破清晨的天空,他的手紧紧搭在马达操纵杆上,渔船缓缓驶离白牛村。

王汉楚渔猎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传统渔民的捕捞工具中,渔网可谓渔民“吃饭的家伙”,许多渔民靠一张网捕鱼走天下。每次出海前一夜,王汉楚总会细致地检查渔网,先把每张网上的垃圾杂物剔除干净后,再把渔网捋顺,使得渔网内部不会搅在一起,为渔网顺利下水做好功课。

“捋渔网前,把渔网打湿后更容易捋顺。”采访中,王汉楚时不时向记者科普捕鱼知识,笑起来像个孩子。


与众多传统渔民一样,善于观天气、看潮汐是每个渔民的必备技能。凭借多年的学习,王汉楚已经掌握这项技能,学会选择适宜出海的时机。“我们通常不会选择在大雨或暴雨天气出海捕捞。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撒下渔网后遭遇天气突变,眼看狂风暴雨即刻到来,这时候应马上把渔网捞起来,再开足马力回到岸上,不然很危险。”王汉楚说。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接近合适的捕捞点。王汉楚已经利用电动撒网机将600多米长的渔网放入海里,完毕后,他拿起手机,或玩玩游戏,或拍下海景发给家人报平安,“当作打发时间”。


半个小时过去了。眼看收网时机已到,王汉楚拽起渔网的一头不断往船上拉动,同时熟练地一边把着操纵杆以校正渔船行驶方向,渔船继续行驶,整个过程紧张而威猛。记者注意到,渔船与他仿佛“合而为一”,航行轨迹并没有偏离多少。


40分钟后,收网成功,皮皮虾、对虾、三目蟹、黄花鱼、龙利鱼等海产品尽在渔网里。“目测今天的收成还不错!”王汉楚表示,运气好时,捕捞到名贵海鲜还能卖得好价钱。

而售卖海产品的重任,则交给他的母亲刘婵娥。“白牛村距离县城约7公里,我骑乘摩托车只要15分钟就到了。县城的菜市场人流量多,海鲜价格可以卖得比农村高一点,赚得也多一点。”她告诉记者。


通常,一趟捕捞下来能够赚几百块,有时候一千块左右,都是辛苦钱,足够贴补家用就好。”王汉楚乐呵呵地说,他对生活要求不高,只求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


采访中了解到,王汉楚曾是一名军人。从事捕捞行业之前,他在广东韶关某部队当过5年炮兵,其间还收获了爱情。

“现任小舅子是我带的兵,在部队里,有一次他向我借手机跟他姐姐聊天,慢慢地,我也认识他姐姐。没想到我们俩认识后就聊天,发现彼此很投缘,后来发展成为恋人。”王汉楚面带羞涩地说。


服完兵役,他回到家里,有段时间面临无事可做的境地。然而,因从小生活在海边,王汉楚逐渐明白“靠海吃海”的道理,他毅然选择跟随父亲王春勇学习捕捞、养殖的功夫。


“汉楚学东西很快也很会坚持,几年下来便熟练掌握捕捞和养殖的技术,后来能够独自出海捕捞了。”对于儿子,今年63岁的王春勇赞不绝口:王汉楚孝顺、踏实、勤快,为这个家年复一年地长期出海打渔,也无半点怨言,“有时候看着很心疼”。

据介绍,白牛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便结束农耕的日子,开始洗脚上田,向海发展。除了打渔,养殖生蚝、龙须菜也是他们本村的产业,产品销往潮州和福建等地。


男人出海,家就交给了女人。打渔归来当天,记者看到,王汉楚的妻子罗菲菲马上帮忙拆卸渔网上的渔获并全部分装和清洗干净,动作利索。不仅如此,他的妻子几乎承担了家里的一切:照顾老人、小孩,收鱼等。

“菲菲很辛苦,我很爱她。我们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儿子。老大今年9岁,在县城小学读书,快读二年级了;小儿子今年才七个多月,整天都想待在他妈妈的怀里。”王汉楚坦言,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看到熟睡中的妻儿,疲劳感顿时消失殆尽,换来的是幸福感。


他向记者描述最令他动情的一刻:“当看到家人享受着我打来的海鲜,我的内心总是美滋滋的。这种‘向大海讨生活’的日子虽辛苦,却也自在、幸福。

然而,像王汉楚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村里目前仅剩10余人。“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其他地方打工或者做生意,不想一辈子局限于渔船里、海岛上。”王汉楚告诉记者,身边越来越多年轻渔民渴望“转型”,希冀走向海岛外的世界,拥抱另一种生活。


猜您想看:

燃爆!中国青年好样的!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就香港局势举行中外记者会实录


饭圈女孩下场,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阿中!


强暴少女逍遥法外10余载,这个犯罪组织中竟有7人曾是人大代表


No zuo no die!国泰航空两高管辞职,一文回顾国泰是怎么“凉凉”的


来源 | 南方+(记者 张伟炜)
统筹 | 杨小妍 王良珏 张由琼 陈海燕
策划 | 董晨晨 李珩丹
摄影 | 郑一见 莫丽婷
剪辑 | 莫丽婷
海报制作 | 郑炜良
编辑 | 刘芷蕾
校对 | 蓝淑茹


-----------我是送福利的分割线--------


做拍客 赢千元大奖


快扫二维码参加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